王曉東同志,1961年12月出生于內蒙古科左后旗。1979年11月參軍入伍,2007年由武警內蒙古總隊轉業(yè)至地方工作,先后任自治區(qū)勞動廳和人社廳勞動監(jiān)察處調研員、勞動監(jiān)察局局長、勞動保障監(jiān)察總隊總隊長、辦公室和農牧民工工作處調研員。2018年5月,由內蒙古自治區(qū)黨委組織部選派參加脫貧攻堅督導工作,任自治區(qū)派駐正鑲白旗脫貧攻堅工作總隊副總隊長。2019年8月23日下午4時30分,王曉東同志在脫貧攻堅工作途中,所乘車輛爆胎發(fā)生車禍,不幸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,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(zhàn)獻出了寶貴生命。
初心不改,攻堅克難再沖鋒,在每一個崗位上,王曉東同志都能夠干一行、愛一行、鉆一行,出色的完成各項任務。28年的軍旅生涯,他歷任干事、指導員、參謀、處長、支隊長等職,先后獲“優(yōu)秀政治教員”“領導干部標兵”“優(yōu)秀共產黨員”等榮譽,兩次榮立三等功。到地方工作后,先后被評為“內蒙古十佳法治人物”、優(yōu)秀共產黨員、優(yōu)秀黨務工作者,2018年度考核評為優(yōu)秀。2018年3月,離退休頤養(yǎng)天年、享受天倫之樂還有3年多的王曉東,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和服務人民的赤誠之心,舍“小家”為“大家”,主動請纓,赴烏蘭察布市興和縣督導脫貧攻堅工作。2018年5月,按照自治區(qū)黨委統(tǒng)一部署,又轉戰(zhàn)至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,任自治區(qū)派駐正鑲白旗脫貧攻堅工作總隊副總隊長,投身到打贏脫貧攻堅戰(zhàn)這個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場中。
王曉東同志任職之初,正鑲白旗的脫貧攻堅正進入攻城拔寨的關鍵時期。全旗貧困嘎查村28個,建檔立卡未脫貧人口713戶、1575人。為了精準掌握貧困村、貧困戶具體情況,他克服痛風腿疾、過敏性鼻炎,不辭辛苦、風雨無阻地進村入戶、訪貧問苦。每到一個嘎查村和貧困戶,他都要宣傳中央和自治區(qū)的扶貧政策,了解生產生活情況,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。不到兩個月時間里,就走訪了全旗所有貧困嘎查村和貧困戶,足跡遍布正鑲白旗的角角落落,被工作隊的同志們稱為“活地圖”。
“吃點藥就沒事兒了,我當過兵,抗得住”,是王曉東同志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。入駐沒多久,大家都慢慢注意到他走路時走走停停,一上車雙手就按在膝蓋上。反復追問才得知,他患痛風多年,同事們都勸他先休養(yǎng)好身體再工作,他嚴肅地回答:“脫貧攻堅是政治任務,我是來工作的,不是來療養(yǎng)散心的!這點兒病算什么,別忘了我是當兵出身。”就在犧牲前20多天,他在過敏性鼻炎發(fā)作的情況下,不顧漫山遍野的沙蒿過敏源,戴著口罩在寶日陶拉蓋嘎查與駐村工作隊員同吃同住,蹲點調研。
一年多來,在正鑲白旗的廣袤草原、沙漠腹地、田間地頭都留下了他風雨兼程走村入戶時忙碌的身影;在育肥牛養(yǎng)殖基地的牛棚里傾注了他在烈日酷暑中幫助落實項目時辛勤的汗水;在去往光伏電站的雪地上鐫刻著他在凜冽寒風中催進度、保投產時堅實的足印;在貧困群眾的記憶里依然浮現(xiàn)著他手牽著手、像親人一般噓寒問暖時親切的面容。
在正鑲白旗脫貧攻堅的15個月、430個日子里,他走遍了全旗5個蘇木鎮(zhèn)78個嘎查村,走訪嘎查村564次、扶貧項目企業(yè)44次、旗直部門20多次,撰寫工作日志、筆記20萬余字,全面細致地掌握全旗的脫貧攻堅情況,為推進精準督導、精準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踐行使命,為民服務解難題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,一刻也不脫離群眾;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(fā),這是我們的出發(fā)點。”這段話摘自王曉東2019年3月8日的扶貧日記。今年6月份,人社廳系統(tǒng)“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開展以來,王曉東雖然不能親自參加,但他一有時間就在“學習強國APP”上學講話、讀文章,始終關注著學習教育情況。日記上這短短的34個字,飽含著一名共產黨員的信仰和追求,蘊含著知黨恩、報黨情的高尚情懷。
“要把群眾當成親人,要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家事”,這是王曉東同志的口頭禪。得知有的嘎查村一入冬自來水就凍結無法使用,他就督促進行水網改造;為幫助兩面井嘎查發(fā)展集體經濟,他帶領總隊成員,親自參與育肥牛養(yǎng)殖基地選址、建設等工作。2018年底肉牛進場,目前已經發(fā)展到50多頭,并帶動了6戶貧困人員就業(yè),實現(xiàn)了嘎查集體經濟“從無到有”的突破。
王曉東同志犧牲的第二天,就是他岳父90歲大壽的日子。妻子想讓他回家陪老人過個生日,因安排了工作任務,他只好讓妻子和兒子一起從北京趕回呼市給老人祝壽。就在出事前的半個小時,他還和愛人通電話:“因為有工作安排,爸爸的生日我趕不回去了,你和兒子好好陪陪老人吧……”。沒想到這次通話竟成了他和妻兒的永別。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腳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。王曉東同志一心撲在扶貧工作中,與基層群眾手握在一起、心貼在一起,詮釋了對黨忠誠、心系群眾、忘我工作的優(yōu)秀品質,彰顯了共產黨人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。他用57歲短暫的生命,積淀了人生的厚度,提升了黨性的高度,譜寫了無悔的人生。